互联网的背后其实还是人在驱动,说白了还是现在的概念,就是社交sns。像早期的天涯聚集了中国最早一批网民,所以在当初,那里才是中国互联网的中心地带,只有在那里,你才能感觉到与大家一起感受时代的脉搏。这种中心化的网络地带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噪音实在太大,无法满足更多个性需求的网民,所以后来如你所知道的那样,博客开始流行起来。
博客的流行是全球性的,当然很快蔓延到中国互联网,一时间没开博客你都不厚意思说你在上网,于是到了全民开博的时代,不过第一次,中心地带开始分散,因为提供这种博客服务的不是一两个网站,所以早期天涯的那帮意见领袖或者说是写手们分不到各个不同的博客网站中去了。直到新浪博客的推出,这个中心才再一次形成。
然而好景不长,新浪博客凭借着明星效应迅速壮大之后,让这些早期的写手们开始了逃离,独立博客应运而生。这一次的去中心化来的更加猛烈,一个独立博客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网站,所以想将喜欢的写手们的文章聚集到一起来阅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好在有了google reader这样的聚合阅读工具的出现在一举解决了这个巨大的难题。不过这只是解决了部分问题罢了,因为其互动性远远不如早期的中心化网络。虽然后来有了facebook 人人等一批sns网站,但真正在这些中心化社交网络上码字的人其实是很少的,多半的方法是将独立博客上的文章分享链接的方式分享到这些社交网站上,微博上,以达到将用户拉出这个中心化网络的目的。
但这毕竟是苟延残喘,用户是懒惰的,多一个连接都不愿意去点击,更不用说还要调到另一个网站了。所以独立博客尤其天然的缺陷导致其无法发展壮大,以及满足意见领袖所预想的目的。
那么现在有了一个这种的方案出现了,并且的确吸引了大批的互联网写手奔赴而去,那就是微信公众平台。现在基本上稍微知名点的写手基本上都在公众平台上码字了。
公众平台是个这种的方案,每个公众号相对独立,有点类似独立博客,用户使用的却又是同一款独立的软件来交流——微信。但非认识的用户你无法和他们进行交流,所以这里说的是有点像独立博客,而不是新浪博客。每一个公众号有特定的用户,但用户之间虽然使用的是同一款软件但却相互隔离。所以微信和公众平台更像是两个产品线,虽然有交集,但又相对独立,相对安静,这是和微博最大的区别,微博上充斥着大量噪音,交互性太强,连一个陌生人都可以@来@去,强制性社交的典范,将用户强制拉入社交中心地带。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高级写手们都去微信了,喜欢吵吵的段子手们去微博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博客这个东西基本上被人们遗忘了。
本文由《放羊博客》和《必须生猛》官网提供,微信公众号同步发布(打开微信->通讯录->添加朋友->查找”joojencom”)
微信公众号: joojencom
SMS又是什意思
sns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