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日本当年失去 30 年相关的书籍,这会给我们当下的情况提供一个参考,具体是走日本当年的路线还是走老美当年的拯救经济之路。
这些年我读了不少投资方面的书,也有不少是专门研究宏观经济的,我不教到别人避免陷入消费主义陷阱,其实都是非常简单的算术题,只不过平时没有愿意去摊开来好好算一算,比如买一辆车,总成本多少,日常运营成本多少,总共能开多少年,一算就出来了。随着研究投资年限越来越长,对财富有了更多的认识,消费主义陷阱就更加容易看清楚。
但凡是有名的投资家都奉行苦行僧式生活,从来不铺张浪费,投资赚来的钱,好像只是个数字,跟自己的物质生活好像并没有太大关系,越是大的投资者,越是如此。
也有一种可能是这些大的投资者,足够年长,经历了至少几个经济周期,他们最清楚危机到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而且坚信,危机必然会到来。因为经济运行是波浪式的,有波峰就有波谷,有高增长,就会有下跌。
但凡经历几个经济周期还能屹立不倒的投资者,并且还能做大的,早已经心无波澜。没有快速上涨的时候心情澎湃,也没有下跌到低谷的时候患得患失。
「投资」 不过是一项工作,一项事业而已。生活还得按部就班。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我们在经济周期下随波而动,经济下行,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挺大,会感受到痛苦,物质生活的影响会直接作用到自己和家人身上,相反的,经济上行,也会很明显地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这些年逐渐明白,投资是个必选项,也是每个人都应该迟早学会的一项技能,无论在经济下行还是上行过程中,投资都可以作为一个稳定器,在物质生活随经济波动的情况下,做一个中和,下行的时候,可以让我们的生活质量不那么糟,上行的时候也能让自己不那么漂,避免陷入消费主义陷阱,降低预期,避免加杠杆消费。这是适合普通人的苦行僧生活。
我在生活中和网络上遇到不少奉行 「苦行僧」 式生活的人,或者说极简生活状态的人,心中有方物,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反而降低了。前面我说的主要是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考量,但二者并不矛盾。
疫情前的经济上行,如果有人说避免消费主义陷阱,可能并不受待见,因为物欲横流,到处都充斥着对未来的美好预期,是没人愿意听下去的,而现在可能刚刚好,但又没那么糟。
现在几乎所有的声音都在高喊:去消费,去花钱。
死活盯着老百姓兜里那几个钱,不增加老百姓收入,消费不可能起来。
唉,没办法,以我现在的收入水平,只能苦行僧式生活,铺张浪费不起来。
哈哈是的,现在很多人估计都在品尝这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