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在文章中多次提过,flomo 浮墨笔记其实是个非常小巧的备忘录工具,有点类似手机自带的备忘录,功能稍微高级点,界面设计相对也更好一些,几乎全平台覆盖,所以,像我这样有多终端同步要求的人来说,非常便利。这是个严格意义上的小而美的工具,开发团队总共 2 个人,从一开始就节约开支,不用太担心倒闭掉,所以可以放心使用。
flomo 是我平时记录灵感卡片,其实很多人都是用它来记录三言两语,因为够快,够简单。但是如果单纯只是作为备忘录来用,其实有很多选择,比如手机自带的备忘录,每个品牌手机都有,电脑上就更多了,前些年比较流行的锤子便签,还有得到公司发布的 Get 笔记。
甚至于有人开发了一个类似的服务,直接开源了,我也在自己的服务器上部署了一个,网址在 bibi.joojen.com,功能上几乎和 flomo 网页版一模一样。
博客界很多人喜欢折腾,特别是程序员,但是对于真正将注意力聚焦在内容上的人来说,并不会去反复折腾工具,只要趁手的,拿起来就用,开源版本的 memos 完全是程序员闲来为了满足自己的小欲望,也同时满足这个圈子很多人想自己部署的折腾需求。只要你去看看,他们真正用这个工具记录了多少内容就明白了。
在我试用了一段时间这个开源的 memos 后,还是决定用 flomo,一方面使用的时间长了,已经习惯,我在 flomo 上已经记录了几千条内容。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flomo 免费且跨平台。虽然我最开始付费用过一年,后来发现和他们创始人劝大家一样,对于普通人来说免费版的就够用了,后来发现确实如此,于是一直用免费版。500M 的免费容量我才用了 55M 而已,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未来十年我都达不到付费的门槛,免费的足够用了。
有人会说 flomo 不够开放,数据到处太麻烦,用开源软件自己部署的,数据都在自己手上。其实我想说,平时记录的那些内容真的没有太多的价值,要用起来才有价值,不信你记录在你 memos 里面的内容,你自己估计都懒得去翻。
所以目前我日常编辑文字和生产力工具主要是这样的,flomo 用来随时记录一些卡片,三言两语或者一张图片。真正需要编辑和写的文章,会用 Obsidian 这个编辑器来完成。而日常的主要生产力工具和人生系统管理我还是在 Notion 上。所以大家各有分工,Notion 太重了,也太复杂了,是个办公套件,不太适合传统的文字编辑和快速记录。
我想你经常也会有这样的情况,走着路或者看什么东西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不错的金句,但是回去准备记录下来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就是即时记录的重要性,想到什么到时候,无论是拿出手机还是打开电脑,直接输入进去。而 flomo 这种轻量级,反应迅速的小工具就排上了用场。
我经常在路上或者乘车的时候,随时用手机记录以下,回到电脑边的时候,在把当时想到的观点在扩充记录一下,做好标签,或者把两三条整合到一起。这在后续的分享和写文章,或者工作中要用到的内容就可以方便地调出来使用了。
我对手机的定义是生活工具,而不是生产工具,所以并不指望手机能够干啥。
关于记录:
1. 手机端使用微信笔记 (置顶,文字) 加备忘录 (图文)
2. 电脑端,桌面新建一个 txt 文档,放在桌面上;
3. 其他:手边有纸的话,直接记录在本子上;
信息要定期进行整理才有意义。于是上述的信息是一周时间,都给整理到一个本地的 markdown 文件中。有意义的内容那就拿出来,看看能够写一篇博客;记录的任务,看看是否需要操作,加入到滴答清单中。
这可能跟使用频次有关,如果每天高频的,经过多年实践,电子的还是有很大的优势,即便平时开会的内容,我也会将其电子化来处理。电子化的核心要求的就是快速、便捷、多端同步
或许是我现在用不到那么频繁的场景吧,多端同步使用坚果云同步,这个付费了很久,感觉非常好。(您的回复,我没有收到邮件提醒,是不是您没有配置相关的东西?)
我用的飞书企业邮箱配置的邮件提醒,可能有时候不太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