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方略

jianguofanglvetu

而今稍微关注下国内新闻的都知道中国即将开始的两个关系到十三亿民众的事情,一是全面城镇化,二是多大十几个城市群的建立。这可以说是一个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一步,可以和当年的改革开放相媲美的壮举,由此将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更加深刻的影响。之所以关注这些是因为这些战略将伴随着国家政策、资源的倾斜。大家都知道的是改革开放让沿海城市先富裕了起来,但中部乃至大面积的西部地区依然被贫困所困扰,远的不说,连紧靠着沿海省份的安徽、江西、广西和相邻的沿海省份的经济都无法相提并论,更不用说更加偏远的西部了。正是由于政策、资源这三十年来的倾斜,使得东西部的平富差距越来越大。

无独有偶,这几天闲来无事找来孙中山先生的 《建国方略》 大概浏览了一下,未仔细研究。该书是孙中山先生于 1917 年至 1920 年期间所著的三本书——《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 的合称。原书首次英文完成,后出版中文,我着重阅读的是实业计划部分。可以说这是部新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建设规划蓝本。

内容气势恢宏又细致入微,有纵观大中国广袤土地的轮廓勾勒,也有小到一个河流段治理方式的反复推敲。

中山先生多年游历西方,对欧美的发展和繁荣深有感触,于是首先在旧中国需要的是世界性的大港,北方,华东,华南计划三个如纽约伦敦大港,环渤海的天津附近,华东的上海、华南的广州。而今这三个港口基本上排在中国港口吞吐量的前面几位。也应正了当是的规划。而对于内陆地区和西南地区则靠长江黄金水道,尤其重点建设武汉港为中西部最大港口亦是铁路枢纽。面对西南地区可利用北部湾临海优势建立钦州港,相交于到珠三角要近上几百公里。而今北部湾网口群正成为中国东盟发展的纽带直追而上。书中较大篇幅说明水路交通梳理,而今看来依然非常实用。但遗憾的是后来的发展有较大的差异,例如扬州镇江地区为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这里适合建一个内陆大港口,但最终未能成型,原因在于京杭大运河已经年久失修,运输能力和距离已经无法同日而语。再者,书中到的各种河流梳理甚至另开辟支流在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如引淮入海、引淮如江等,而当时很多靠的是人工挖掘其实很容易实现,要知道在三十年前这种方式还在使用。正式由于漠视水利建设,而今我国大部分地区年年都会受洪灾,最出名的莫过于淮河了。

相较于铁路规划,今天的现有的铁路网络实在不敢恭维,实业计划中以港口为依托,充分考虑地理条件,构建贯穿全中国的铁路网络 (甚至西藏地区),可有效拉近东西部协同发展,可尽量避免贫富差距的扩大,而之前的不少地区是铁路的真空地带,好在这一情况正在逐渐改善。东部地区充分利用沿海优势,而中西部地区可中分利用其在能源、人力等优势来发展相应行业。另外书中还提到各个省份、县应发展公路交通,从而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看看我们今天还真是如此,只可惜的是完了至少几十年。

全书涵盖了工业农业副业等各个行业的发展规划,不可谓不全面,只可惜在很多历史机缘巧合之下未能付诸实施,但至少有了这么一张宏伟蓝图。同时不得不感叹孙中山先生之雄才伟略。相比较现在什么公安局质监局的都能当上规划局长,现在的规划部门还真的得看看这书。

8 Comment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