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
日式管理哲学中,非常强调把人按在一个位置上,勤勤恳恳地工作,日复一日,年付一年,哪怕是最艰苦的工作,不太倡导人随意跳槽。
这大概是民族性使然,一个人在一家企业干到退休,是互被高规格赞扬的。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很多人甚至根本无法在一个行业内干到退休,不要说在一家公司了。这种不稳定性,加上大部分个公司的年纪都不超过 20 岁,这让长期在一家公司任职成了奢望。说不定哪天,这家公司就不存在了,这两年这种情况可能更加糟糕。
今天还在和一位业界同僚谈这些问题,从 5 年前,房地产建筑行业遭遇滑铁卢,到现在已经扩散至大部分行业,即便是之前高歌猛进的互联网科技行业,好像日子也没那么好过了。毕竟这些企业的收入来源,要么是传统行业的广告,要么是普通民众付费群体,一旦大家都捂紧口袋,那么互联网公司的财报也不能独善其身。
昨天是双十一大促,今天基本上看不到各种破纪录的头条新闻了,消费还在持续降价。这是每个人都能切身体会到的,无论你身处哪个行业。
现在这种情况下,再来讨论职场上的很多话题,可能很多人才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不再像前些年那么浮躁了。
越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很多人为了寻找出路,自主创业是首先想到的,这当然也是一种 「在艰难中前行」 的例子,不过和传统上所说的工作不太一样。
这两年的职场,实际上让很多人被迫走上了修炼这条路,因为很多公司在业绩下滑后,很明显地陷入内卷、裁员降薪不再话下。
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选择继续在公司里干下去,其实已经是一种修行了。
一方面告诉自己,你得潜下心来干一些基础的工作,另一方面,高阶自己,不要再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日本失去的 30 年,大概让很多企业都处于我们现在这样的境遇,并且不是三五年,几十年都处于这种状态。所以也诞生了独特的日式管理方式。
当然,我并不认为这就一定适合我们这种大陆性国家,因为大陆性国家的最典型的例子,是人流动性会非常大,而且是那种长距离的流动性,每年春节的回乡大军,还在继续上演,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方式、文化,还在加速融合中。加上我们赶上了人工智能这个巨大的产业革命。很多事情都还不好说。
不过将工作作为修炼的核心逻辑,依然对每个人适用,你得调整你自己的节奏,你得想清楚,你在这一段职场中你想要什么。这才是最关键的,否则,不过是换取一点薪水养活自己而已,而这,并不是工作的真正意义。
推荐:日拱一卒的意义 上文:把事情做好的一些基本逻辑
这个观点不能同意更多了,真就是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