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至少有 10 年的时间,大家都在诟病房价高涨,并且是无差别地涨,有的翻倍,有的翻了好几倍,特别是汇集资源多的一二线城市,年轻人根本没有机会再上车。
这对于很多想在城市落户定居的人来说,实在是一种痛苦。并且一套房子要掏空三个家庭,小两口可能还得背上百万房贷,日子真的看不到尽头。
这几乎成了上下共识,打倒房地产成了政治正确,可怕的是这种情绪蔓延开来,逐渐让人丧失理智,无法更加客观的评价当时的形势,只要为房地产说好话或者开脱的,都被视为 「非我族类」。于是,市面上,极少能看到为房地产说话的人了,地产自媒体刘德科算是难得的一个,也是顶住了不少压力的。没几个人能挺住这种舆论场的压力。
于是,房地产行业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当房地产公司破产,房地产老板被抓,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房价降了,经济就好转,更健康了,自己就能买房了,从此步入康庄大道,迈入发达国家行列指日可待。
现在大部分城市房价下跌 40%,有的甚至腰斩,那么你现在的感觉怎么样,经济环境更好了吗?你买房了吗?我更想问的是,当年那些买不起房,寄希望于房价下跌从而买得起房的那一批人,现在买房了吗?
大概率他们还是没有买房,人就是这样,尤其在房子这种大宗商品上,你看房价一直在跌,就更没几个人愿意买了。
从 7 月份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来看,只有 2 个城市是不跌的,其他 68 个城市均在下跌。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几个月,当三四月份数据出来的时候,有不少城市是上涨的,大家误以为情况好转,而后面三个月数据出来,直接当头棒喝,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在继续衰落。8 月份的数据很快也会出来,到时候我会第一时间在星球里说说。
有人说,你这是马后炮,其实不然,你往前翻翻我前些年的文章就知道了。
纵观日本几十年前的经验,以及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房子都是一个家庭重要的资产,大概占到 60%,之前我们的比例太高了,这是由于完全商品化搞的,保障房没有在每个城市落到实处。我在苏州待过不少年,苏州早期沿用了不少新加坡模式,建造了很多 「菁英公寓」,只不过后来这种模式被疯狂的房地产取代,地方政府就再也没有动力去建造这种公益性的住宅了。
卖地给房地产公司开发商品住宅,可以一次性获取大额土地款,房子建造和售卖过程中又能收取很多税金,这让每个城市当局者都上头,房地产成了很多城市的钱袋子。
而现在房地产持续衰落下去,甚至这几年,把整个经济拖累,影响了各行各业的就业、乃至于大家收入都受到影响。终于可以更加客观冷静地来思考一下这个话题了。
「聊一波」 最新的访谈里,基本上将这个问题讲清了,如果不出手止住房地产行业仍由其自己失落,我们将走上日本失去的 30 年的老路,直到最后把整个经济拖垮。这一代人的生活也更加艰难。
很多人的观点是,寄希望于找到可以替代房地产行业的经济引擎,从而摆脱经济对于房地产行业的依赖。说实话,很难,我们制造业基本上饱和,甚至出现一定程度过剩,也不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回望我们的城市化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而居民的居住水平还有不少的进步空间。所以说,房地产行业依然没有结束,更没有到可以完全抛弃的地步。步入发达国家上百年的美国,依然还有这个庞大的行业存在,更不要说我们才发展 40 年。
上文:9 月了,写到哪算哪
价值回归罢了,再跌也不为过;
房地产应脱去投资属性,作为民生保障工程持续发展。
关键是,大部分中产阶级的资产都在房产里,一旦跌下去,意味着整个中产级阶资产大幅缩水,社会财富凭空消失一大块,不太可能再培养出这么大规模的中产阶级了。
房价降了,一部分人还在等着继续降
越跌越没人买,和股票一样。
上面知道再降也没用,人心都是不知足的,什么阶级都一样,索性维稳向下
当年买不起房子的现在依然买不起啊
那倒也不一定,很多地区到了击球区,不过大家收入同样下降,未来的预期没那么满了,反而不敢果断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