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几天时间,把 《禅与摩托车维修日记》 又刷了一遍。之前我曾大概介绍过这本书,这看似是一本介绍怎么修摩托车的书,其实,他是一本讲一个哲学概念书籍,上架归类应该属于哲学。
所以,即便我刷过两遍,仍不敢说是读了这本书。因为,说实话我还没有完全读懂,这本书应该是我要长期去读的一本书。三遍、五遍、十遍、二十遍都有可能。
贯穿全书的是一种叫做 「良质」 的概念,良质自古就存在,但又不可描述。作者正式用这个横跨北美大陆的摩托车自驾游的形势,来完成这一场 「肖拓阔」。
这次刷的一遍,注意到了之前没注意的一个观点,就是 「系统」,这个极为重要,是整个理论成立的基础之一。
就像作者说的,如果你不将摩托车理解成一个系统,而是外行人眼里的各个铁块的组合,那么就无法去理解它,更不要说去检查它哪里才出了毛病,并且维修它。
维修摩托车的人,脑子里是有一个正常运转的摩托车动力系统的。他需要将有问题的摩托车逐个部件与大脑中的完好的摩托车
系统不断的比对,以判断按个部件除了问题,而不是拿着锤子扳手,乱修一气。
摩托车的系统,当然是具化的,看得见摸的着,怎么运行的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很多的概念,我们是不知道这个系统的全貌的。或者我们只是掌握了其中的部分零部件。这就导致这些概念无法发挥巨大的作用,就和摩托车系统一样,虽然某个零部件如发动机可以独立运转的,但是没有其他系统,无法让摩托车前进。
人,本身就是个负责的系统。我们可以将人的软件理解成一个系统,这个操作系统是随着你的学习、认知提高而不断迭代升级,甚至进化的。
这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今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甚至认为,「改变是唯一不变的事情」,所以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今天所学的技能很快就会被取代或者淘汰,现代教育更应该聚焦于 「4C」,即批判性思考,沟通、合同和创意。学校不应该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是敲掉通用的生活技能。因为,主动或者被动,我们都将成为一个终生学习者,不断迭代自己身体里的这个 「操作系统」。
除了这种宏观的系统,在日常活动中的认知,依然需要系统化,这样以形成闭环,自动运转。
这是在我以往的认知中没有足够重视的。比如,写作,那么写作系统是什么样的,工作、工作系统是什么样的。投资,投资系统是什么样的,并没有综合和形成闭环。这容易让自己变成那个拿着垂直和扳手胡乱修理的修理工。
将这些认知和概念系统化将有助于形成自动化运转的闭环,并逐步迭代更新。非系统的认知依然都是点状的,片面的,无法发挥足够的功效。
「题图 By karsten winegeart」
我在知识星球 「J 星球」 记录每天所见、所思所想,成长经历,这里聚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人的学习成长总是孤独而艰难的,2021 请和我们共同成长。 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 免费 入住 J 星球。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