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By Jared Erondu」
「付费订阅模式依然只是少数大 V 的专利」
1
大概真正让很多人真切感受到需要内容付费的是因为端午节前著名网络写手和菜头在公众号 「槽边往事」 宣布正式加盟罗辑思维的 「得到」APP,正式开启付费阅读模式,年费 199 元。
对,就是那个前段时间投资 papi 酱的罗振宇做的得到,罗振宇一直以来致力于文化方面的创业,帮人出书,现在又拉来了一帮大 V 写手助阵。
目前 「得到」 上有五个专栏,「槽边往事」 短短几天订阅人数超过一万,也就是说年费收入基本 200 万,而人气最高的当属 「李翔商业内参」 订阅人数超过 4.5 万,年费收入超过 900 万。该专栏要求每周更新不少于 3 篇。每篇的实际收入一览无余,当然,可能还要扣除一定的平台分成。
2
这次事件的热炒甚至又传言说微信公众号也准备推出付费阅读功能。不少人惊呼,付费阅读时代终于到来了,终于可以告别广告软文盈利模式了。
以我个人的看法,付费阅读依然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少数大 V 们的专利。不信你去开一个试试。
其实付费阅读早在 PC 互联网时代就已经兴起,不过终究没有走入大众化,最早的试水当属早起起点中文网为代表的付费连载模式。诞生了一大批网络作家新贵,如南派三叔、唐家三少等,最高年收入高达千万,当然这里很大一部分收入还是来源于版权收费,不是用户直接付费。
当年不少写手给平台写专栏,收入也相当不错,不过和今天的 「得到」 的这种专栏不同的是,之前的专栏是平台付费给作者,而平台再通过一些列商业运作来获得输入。这可以说是 PC 互联网的典型代表。
3
互联网进入移动时代后,更加得益于付费方式的便利性的普及,探索出了赞赏这种自愿付费的模式,但事实证明,这种自愿付费并不成功,因为国内用户都用免费的用习惯了。
但是这种付费习惯的培养,依然对今天的付费阅读功不可没。
今天的这种付费专栏和以往的专栏不同的是,将整个现金流的流程缩短,由写作者直接向用户收费。
这对于平台来说降低了风险,而更加考验写作者本身产出内容的质量,这将直接影响到写作者的收入。
4
公众号 「咪蒙」 堪称商业写作的典范,也是目前大部分内容盈利的主流模式——软文广告。
虽然在 PC 互联网的博客时代这种软文广告盈利模式被宣告失败,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可以说是获得不错的效果。
虽然国内移动互联网有不少盈利方面的创新,但放大了说,整个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依然是最传统最有效的广告模式。早前的如技术著称的 Google 以及社交关系著称的 Facebook,最终无不采用这种最简单最传统方式实现巨大财务收入。因为这种模式市场足够大,简单到所有人都能理解,不需要教育市场。
而新的盈利诞生总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教育市场,来证明模式的可行性,所以普及难度很大。
5
相比较这种新付费阅读的盈利模式,我仍然看好传统的广告盈利模式,你可以认为我是个保守派。这种新的盈利模式或者说即将诞生的新的盈利模式短时间内仍然无法取代这种模式。只不过是这种主流盈利模式的补充而已。
当然,之前也写过 「微信公众号自接广告不过是饮鸩止渴」,这种靠写作者个人或者小团体单打独斗来承接广告依然不是长久之计,无论对于广告主还是写作者来说都不是最好的方式,从广告主的角度来说,沟通成本太高,需要一家一家去联系写作者,对于写作者来说,议价能力无法保障,沟通成本也非常高。
未来的盈利模式的创新应该是基于此的创新,待到那时,才真的有可能改变今天互联网的盈利模式。而内容盈利模式之不过是这种盈利模式的小缩影。
公众号 「九点学习」 由 joojen 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必须说 #
天气开始逐渐燥热起来,每天坚持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