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厌倦了在手机APP中阅读之后,WEB7据说要复兴。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技术大牛左耳朵耗子突发病故,网上很多人开始缅怀这位技术大牛,发现他原来一直在更新自己的技术博客。
这让不少当年的写手们开始思考一个事情,个人网站方式的博客,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著名写手和菜头老师在公众号通报,他已经在五月份重新启用个人网站,并恢复更新。我看了下,和菜头老师用的谷歌公司的blogger平台,绑定了自己的域名。
国外至今有两大个人网站构建平台长盛不衰,一个是Wordpress,一个是blogger,同时期其他几个平台已经半死不活或者改行。反观国内,个人网站构建平台没有一家做大,大部分已经消失在茫茫移动互联网上。
移动互联网的破坏力是惊人的。
众所周知,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领先全球,之前我也在小密圈中分享过各个国家移动互联网流量占比,国内以压倒性的优势早早将PC互联网甩在身后。
反观国外,即便互联网中心的美国,发展了这么多年,移动和PC流量也就一半一半的样子。
所以这也就不难发现,国外的大部分网络流量依然寄托于PC,也就是传统网站,这也就让搜索引擎这门生意可以一直很好的活下去。
而国内,大部分人都在手机上上网,那么流量自然被割据在各大APP中,甚至新生一代,已经忘了还有域名这个东西。移动互联网流量割据,导致像百度这样的传统搜索引擎不再重要。文章搜索上微信,视频搜索上抖音,生活搜索上小红书,饭店搜索上美团,地址搜索上高德。
这基本是常态。
以前PC时代的大一统的搜索引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瓜分。要命的是,各个APP之间大部分信息是相互封杀不互通的,因为他们隶属于不同的公司,为了构建自己的护城河,没人愿意分享自己的数据给别人,这和PC互联网时代倡导共享精神大相径庭。
当初一大波文字写手从新浪博客这样的网站涌进微信公众号,不过随着这几年公众号阅读量逐渐疲软,很多人开始思考和寻找更好的方式。
我大概是在2021年底,将网站服务器换成国内腾讯云,并完成十几年来首次备案,这样的好处是网站的访问速度更快,体验也更好,效率上得到很大提升。目的正是重新聚焦WEB互联网,因为web端的通达性更强,无论是手机还是PC,都可以方便触达。只不过,前些年,大家习惯了用手机APP来访问互联网上的内容,这种被过滤和割裂过的互联网并不是真正互联网的全貌。
之前在文章中提过的Simon Willison,就是国外的一名技术博客,他用个人网站更新内容十几年了,国外类似的技术博客还有很多。相比而言,国内很多技术人员分享的内容和文章少得可怜。
前几年还盛行一种风气,什么静态化博客,也诞生了不少轮子,从我试用下来看,只适合技术人员,对普通用户并不友好,据我观察,即便是技术人士,这种静态博客长久不间断更新的也少之又少,大部分人的情况是来回折腾更换了好几个平台,一年却写不了两篇文章,过不了多久,网站就没了。
国内是缺少像Wordpress和blogger这样大一统的平台。blogger这样强大的平台被谷歌收购后极少更新,和Wordpress独立公司运作形成鲜明对比。我想,要不是为了自家的搜索引擎,我想谷歌可能早就关掉了blogger,因为这些网站提供的网页内容,正是搜索引擎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国内早些年的网站构建平台生存环境就更糟了。
经过几年的移动互联网狂潮,现在大家对各大APP各自封锁信息开始了新一轮思考。特别是早期从web互联网时代过来的老网民,更加怀恋那个共享的时代。
多说一句,前段时间关站的天涯社区这样的网站现在已经极少有人再去, 即便重开也是。倒不是因为其他,用户体验太差,界面和交互逻辑基本上还是十年前的,早已经落伍,不要说大家嘴刁不喜欢传统论坛社区了,那么Discord这样社区平台不一样流行起来么。但其交互技术和用户体验和早期的论坛已经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用户用脚投票,感觉对年轻人来说 快生活的移动端还是便利些,能静下心看PC端的可能只有事业有成能闲下来的😥;Web能复兴倒是第一好事
之前全面移动化,之后会逐渐形成一种平衡,PC端还是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只不过前些年大家都去搞移动化去了,PC端的很多都被搁置了。
web的各种版本都是概念,用户很少清晰认知。
我还是比较习惯用电脑,而不是手机。
很古典主义
虽然移动端确实方便,但PC还是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