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更新的相对比较少,写作工具上遇到了一些问题,所以在着手优化写作系统的。
老读者应该都知道,我目前整个人生系统都是围绕 notion 来构建,个人是工作,生活,知识库都在上面。之前用音响笔记很多年,不过这几年,没有跟上时代,notion 之所以能发展这么快,并且根据最近福布斯采访创始人 Ivan Zhao 透露的未来规划看,notion 不仅在个人用户上口碑不错,在未来的团队商业领域也将加大投入。
这我想是 notion 能兼顾个人用户和办公用户的原因所在,并且产品可以做到开箱即用,对于需要复杂功能用户来说,也能很好的满足需求,甚至如果你是程序员可以去编程,来实现更多自动化功能。
输入端
我之前是用的写作软件是 Effie,最早是 Ulysses,但是 Ulysses 不支持苹果以外的系统,所以只能放弃,而 Effie 被认为是理想的替代者。但是最近还是不得不做一些抉择,这款软件其实是付费软件,年费高达 180 元,其实付费软件并不稀奇,Ulysses 也是付费软件,并且从买断方式调整为年费制。不过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每次打开都会跳出来要求付费的页面,这其实无可厚非,决定弃用的关键在于免费用户只有 10M 空间,而我目前文字加图片已经过半了,付费用户 1G 空间,说实话,如果像我这样常年累月写作的话,不出一年,可能就满了。
最近要命的是,我的 2019 年买的电脑开始反应迟钝,我不得不继续优化空间和反应速度。而 Effie 随着文件越来越多,反应也没有之前那么快了,每次打开我都得等待几秒,待跳出来付费页面后,然后叉掉这个页面后才能写作,并且出现了卡顿的情况。我想可能与我的电脑老旧也有不小的关系。总之,写作体验上来说,已经大打折扣,虽然他的界面依然非常好看。
虽然 notion 是个强大的平台,但是他的编辑器功能过于丰富,不是那种纯净的写作编辑器,所以注定了不太适合简单的沉浸式写作。而我为了在 Windows 平台和兼容移动端找到一个可以写作的工具而花费了大量时间。但最终也没有一个如意的。只能退而求其次,现在用 Obsidian 来替代。我将 Effie 上的文章一篇一篇导出为 markdown 文件,数了下,整整 100 篇,我想如果达到 1000 量级,不止会是什么体验,到那时再一篇一篇导出,真是要人命的过程。Obsidian 的好处是,存储本地化,也可以通过插件实现同步,文件都以 markdown 文件形式存在本地,要迁移或者更换,复制粘贴走,分分钟的事情。这大概也是 Obsidian 背书推崇的原因之一吧,本地化之后带来的好处是,每次打开,软件进入写作状态,简直秒开。这种体验是不容获得的。
我曾尝试过直接用 flomo 来写长文,但是说实话,也不是不能些,体验一般,毕竟 flomo 还是为卡片笔记而设计的。
目前的平台是 flomo+Obsidian 来完成输入端,notion 作为备份地。发布平台主要是星球,公众号,同步到个人网站实现公域访问服务。每周五将付费内容汇总更新到小报童付费专栏。
输出端
最近还在调整的一个事情就是网站平台访问优化,本来测试了腾讯云的 Edgeone 边缘计算,说实话,全国测试效果来看,访问速度杠杠滴。
但是要命的是,老毛病还没得到解决,国外节点很少,访问效果欠佳。在我将 DNS 切换到 dnspod 解析后,将 Edgeone 边缘服务删除,结果导致网站大面积无法访问,因为 DNS 的切换速度非常缓慢,结果还是强制切换成 cloudflare,结果很快切换完成。
目前其他平台的同步每天耗费较多经历,后期需要再做一些精简,重点还是将精力放在星球和公众号这两个相对封闭的平台,网站作为公域访问的补充和向外拓展的能力提现而存在。为未来的拓展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小号目前保护性注册了两个域名 (ddbzhou.com,doudouba.xyz),一些探索性的实验,会现在小号上来实现。具体能走多远,我也不知道,我们一起保持对未来的探索吧。
推荐:我的互联网写作系统
上文:保持小而美

禅定时刻
今天谷雨,我所在的城市下午非常应景地下了一场雨,后面应该都是好天气了,这种天气最适合植物生长,二十几度的气温,雨水充足,植物拔节乱窜,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东第六次战争扩大,资本市场稍有起色又被吓尿了。
所以文章是在专门的软件里面写的?
听说很久了,一直没敢尝试。看来我也有必要折腾折腾了。
能用就不要折腾,工具而已
是的啊,管理起来方便一些,特别是文章多了之后。写作体验也会好不少,大部分平台的后台编辑器都很拉跨。
Obsidian 的小伙伴好多,我就是用不惯,一直 vscode 编辑及管理。
写程序的用 vscode 更方便,不用折腾那么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