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和孩子聊天,告诉他,最近这段时间的阅读量严重不足,从寒假开始就是。人一旦松散下来。绷着的那根弦松下来之后,再想拉紧是不容易的,除非借助外力,或者你是和足够自律的人。
之前我曾写过大量阅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春节假期以来,生活状态和习惯都和平时有比较大的改变,连我的阅读量都明显减少了,。
有人用纸质版阅读。比如每天阅读多少页或者多长时间,这样定量的好处是容易形成习惯,但是工作和生活中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影响这个定量打卡的行为吃做不间断执行下去。
我从几年前开始使用微信阅读,手机,平板,电脑上都可以方便地阅读。甚至在不方便阅读的环境下,我用 AI 听书。就这样,每年的阅读量算是有所保障。去年我用一个开源程序将微信阅读每周数据,读书笔记和划线内容全部同步到我的笔记软件中,方便查看每天的阅读数据变化。用柱状图,一目了然。
而对于我这样的常年写作者来说,检验阅读效果最佳方式就是输出量。
阅读数量是稳定输出的前提条件,有了数量之后,用输出量来检验阅读的质量。比如今天阅读了半小时,读了个啥,有没有产生什么深入思考的启发,有没有产生思想上的碰撞,每天去写是检验这个最好的方式。
当然,如果阅读的里基本数量都达不到,谈输入的质量那就是扯淡了。所以,对于长期写作者来说,坚持长期不间断写作,反而是倒逼自己保持每天大量阅读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