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践行早起计划后,尝试探索在早上写作,至少写一篇文章,这样可以保证在中午就可以编辑发布。
早上写作的好处是,没有太多打扰,但是我发现时间上不太宽裕,即便我采用快速写作的方式也需要 15-30 分钟不等,而早上还有早起计划中的其他事项需要完成,还得准备早饭、个人卫生等琐事。这些小事虽然每一件都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但是会让节奏打断,要腾出一个大段的时间用来思考和写作并不容易。
甚至可以说是经常时间不够。这就意味着,需要再将早起时间提前。事实上我已经尝试将早起计划中的起床时间再提前一个小时,这就意味着我的作息时间还得继续做一些调整优化才行,人的作息调整非一蹴而就,得看身体适不适应,工作和其他事情的安排能不能适应。
目前影响早起的主要还是晚上的睡觉时间的提前,以前 7 点钟的话,需要在 12 点之前入睡,而随着晚上其他事项的安排经常导致这个时间延后。而我尝试 6 点起床,意味着得在 11 点左右就得入睡,否则,每天的睡眠只有 6 个小时,身体可能很难适应。
虽然有研究表明,每天睡 6 个小时更加健康,但是这是个循序渐进个的过程,昨天我试了一下,睡 6 个小时,早上起来感觉很困,状态也不好,睡眠不足,注意力集中受到极大挑战。
我寄希望加强身体锻炼来让身体逐渐适应新的作息时间,目标依然是睡眠 6 个小时,这样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些冲突。早起写作就可以更加从容。
早上起来写作还有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在大脑一片空白,甚至还没完全开机的情况下,坐在电脑前,完全不知道要写什么。一般我得先阅读,让大脑慢慢转变为文字模式,摄入新的内容,以激发思维,那些潜层的思考就会蹦出来,其实只需要几个点就可以用来写一篇文章。
而另一个方式就是翻开我的 flomo 中记录的卡片,看看哪些记录的卡片可以用来写文章,这个时候就会发现,每天的大量记录就显得非常重要,甚至是阅读的时候的摘录,都有可能作为写作的一个题材。
长期定量写作的典范当属村上春树,每天早上打开他的 MacBook ,写 4 页纸就停下来,思维活跃的时候用也不多写,思维枯竭的时候也坚持写满 4 页。这种典型的 J 人的写作方式可能不适合所有人,但是确实是个不错的方式,其高产可以打败现役所有职业作家。
早起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早起+写作
其实早起之后你会发现效率更高,一个小时能干很多事
每天六个小时睡眠,白天精神状态如何?
没啥大区别
一件事情,如果当作业余,么有压力,随意而为,结果不论好坏自己都容易释然、欣慰。如果当和责任与规划,可能稍有压力或枯燥。当然,如果是件要紧的事,是可以做个完整的行动方案的,比如为考什么证而言,强的动机性,可以让自己维持更持久的高效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