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6 篇文章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4分钟
Facebook本次隐私事件还在发酵,即便创始人已经出来道歉,但也未能挽回损失,股价还在暴跌,截至目前已经跌掉800亿美金,整个一百度的市值。
事情大概是是这个样子的,在Facebook上有一款应用,用了现金鼓励的方式,鼓励大家用Facebook账户登录这个应用,并导入你的社交关系。
而这个应用在获取到了5000万用户的资料后,做了分析处理。曝光后,Facebook直接就被架在了火上烤。只不过是贪图小便宜的那一部分人把它们的好友信息给卖了。
国内用户可能觉得匪夷所思,这多大点事啊。因为我们平常使用的很多网站和APP不都是这么干的么?微信微博QQ账户登录,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嘛。
甚至有的更直接,让你用手机号登录,并且允许读取手机通讯录。
其实写这么多的目的就是想说国内用户隐私意识淡薄,而很多公司或者机构更是没有底线的探取用户的隐私。不得不说,在个人隐私方面,中美的差距巨大,这也解释了国内很多公司都人家那玩不转,国内那一套在人家那不好使了。
只要你的社交方式或者手机号,在某些没有下线的公司出品的网站或者APP上注册了,很快,你的信息就会被录入到很多公司的数据库中,他们称之为大数据。
如果你稍微关注点科技新闻,应该不难发现,现在这样的所谓搞大数据的公司多如牛毛,并且,很多时候他们的信息是共享的。
这不是危言耸听,比如,只要你用手机号注册个股票账户,不出一个礼拜,就会接到很多所谓理财公司、无抵押贷款公司的电话,如果你买房登记了电话,很快就会收到各种房产中介、装修公司、房屋销售公司的电话。如果你用微博这样的社交工具登陆了某些应用,那么很快就会收到各种骚扰私信。
每到春节,你的出行轨迹就成了人家大数据中的一个,当然,平时也是。
所以,面对这样鱼龙混杂的互联网环境,你要学会保护你的隐私。具体要注意的是:
首先,尽量使用大公司的应用,尽量少碰一些不知名的公司甚至是个人开发的APP,并且谨慎的采用微博、微信、QQ、手机账户登录一些应用,更要慎重的是让你导入社交关系或者通讯录。
大公司受舆论监督的可能性更大,也更加爱惜自己的名誉,因为这些大公司一般都是上市公司,比那些下三滥的公司要稍许好一些,不至于吃相太难看。
这里不得不说的还是微信,一直保持着克制的作风在做产品,小心翼翼的想着怎么让用户不受打扰。国内这样的产品实在太少了。
其次,切勿随意使用手机号等可以直接找到你的通讯方式注册各种网站和APP,否则,你是那种十年不换号码的人,恭喜你,中招的概率更大。我曾写过一篇「我为什么要经常更换手机号」,详细说了更换手机号的原因,有时候真的被各种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困扰。
所以换电话号码成了斩断这一切最好的方式,但是不能总是更换电话号码,这会给日常生活、商务社交带来诸多不便。
最后,再次提醒的是,在社交网站上,谨慎发布关于自己隐私的内容,现在抖音上流行晒身份证,这更是一种脑残行为。不要轻易晒你的孩子、家人的图片。这总会给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有可趁之机。
从社交属性上来说,朋友圈和微博其实是两码事,我想,聪明的你不难区分。
那么,作为用户,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擦亮眼睛,尽量不要被带到坑里。我倒是希望这样的时间在国内能爆发几次,让隐私意识淡薄的国内网民能稍微提高一点点这方面的意识。社会的进步总是需要一部分受害者的经典案例才得以推动。
「 题图 By Mathieu Stern」 推荐:个人隐私与国家隐私 本文由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