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情做好的一些基本逻辑

图片

 

近期状态有些松散了,按照以往的经验,越是这个时候就容易出问题,果不其然,好在事情不严重,也没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只不过还是产生了自己不太满意的结果,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

工作中,这种疏漏无处不在,要想把事情做对、做好,就得尽可能地减少疏漏,让事情按照原先设定的方向发展,虽然很难完全达到这种结果,但是工作的本质就是这样。如果工作结果和决定目标偏差太多,那么工作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当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职业生涯中,一位领导曾经传授的一个朴素而简单的方法论。

  凡事就怕认真,不怕不懂不会

很多时候,工作涉及的领域和知识会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或者说不是自己的职责范围,不在自己管控的颗粒度范围内,这项工作本身应该由合作者按照规定完成的,但是往往你的合作者并没有很好的完成个,从而将带问题的结果传递到你的手上了。

小到一个文档报告,大到一个项目的中间成果,但是当你在接到这个结果的时候,你会作何感想。指责、咒骂、惩罚,回避即将艰难的工作?这都不是最好的做法。

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多大的企业,都需要做事情的人,大家都是在摸鱼的,那么这家公司也活不久。所以,任何老板都看重能做事情的人,把事情做成的人。

就拿一个文档举例,当你接到这个工作的时候,你得从头到尾去重新梳理,将不懂的词汇去翻阅资料,将问题一一找出来,最终,达到既定的目标。如果想偷懒也很简单,大笔一挥签字进入下一步即可。

而工作中,中间成果可不是一份文档这么简单,你想认认真真的梳理核对,将付出巨大的劳动,这往往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去做的原因。做项目的可能都经历过,一批设备来了,你是注意核对和设计、合同详细参数属性,还是随便抽几个看看?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而很多疏漏往往就在这中间发生,只要你较真,疏漏都会被剔除。这和你是不是懂,是不是会这个工作没有关系,很多人在刚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会有疏漏。

  保持一定的强度

工作本身就是反人性的,你过的太舒服的工作,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适当的保持一定的工作强度,有助于你将工作做得更好,大脑和身体都能处于高维度的激活状态,而不是沉睡慵懒状态。

无论是人的精神还是身体状态,在慵懒的状态下不太可能将事情做出好的结果,效率上也不可能高。保持一定的强度在任何工作中其实是必要的。这些年下来,我已经形成一个习惯,不能让自己过的太舒服,如果一段时间太舒服,那么举例出纰漏就不远了,这不是玄学,而是在那种太舒服、慵懒的状态下,你的工作成果就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时刻保持谦卑心态

以我过往的经验,不要飘,保持谦卑的心态去做事情,即便这件事情做了很多遍,依然会发现有不一样的东西,能让自己汲取营养。

这些年做项目,大部分时候都是在不断重复,但是回头想想看,好像没有哪个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点,参与的人不同了,事情的结果也不太一样。

职场老油子为什么不受待见,就是经验主义作祟,思维固化,形成了路径依赖,我之前项目都是这么做的挂在嘴边。世易时移,很多时候当下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保持谦卑心态去做事情,保持好奇心,保持学习者的心态去做事情,反而能出更好的结果。

推荐:就这样安静地做个咸鱼,躺着

上文:一个我们意料之外的房地产大空头

点击 https://t.zsxq.com/PRDj0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最近好像只要一写房地产相关的文章,就会引来大量读者,大部分都是陌生读者,他们可能并不是这个号的目标用户。
话说资本市场好像又好起来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