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陈可辛是用中国人的思维在讲述几个中国人在特定的环境下的创业故事。
对比《社交网络》可以看出其中巨大的文化差异,什么才算是成功呢,美国人心中的成功和中国的成功标准大相径庭。
影片前半段极力渲染几个人未创业时生活的拮据艰苦,连爱人也离去,与创业后用麻袋装钱、用大哥大形成鲜明对比。网上很多人评论说陈可辛宣扬的这种所谓的成功标准是不被人认可的,甚至是鄙视。那么请问,现如今的社会难道不是这种衡量标准吗。这是在中国,电影本来就是具有时代和地域局限性的。如果和社交网络中扎克伯格一样,有钱了之后依然被前女友和很多人看不起可能又要有人出来骂导演太虚伪了。
中国合伙人着重讲述的是个励志故事,根据新东方成长历程为蓝本创作。三个合伙人具备着合伙人的基本素质,那就是互补。这一点很重要,正是如此各人发挥所长,才在短时间内将事业推向巅峰。当然创业过程中出现过诸多的矛盾,甚至闹到各奔东西的地步。很多时候合伙人是可以共患难,但鲜有同富贵的,随便翻翻历史书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这大概也是中国特色吧。
所以在影片中佟大为婚礼上说的一段话,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其实真正能成为合伙人的还真有不少忌讳,同班同学最好不要成为合伙人,因为你们的素质和技能重合的部分太多。最好的朋友不要成为合伙人,影片就是例子。夫妻不要成为合伙人,潘石屹就是例子。
影片中那段青涩的岁月正好赶了一把青春风潮的时髦,前有赵薇的致青春引路,再看这段青春的岁月显得自然多了。不少人在看到这段难忘的岁月时热泪盈眶,那是个不可回转的时代,这是属于那个年代人共同的记忆,所以很具有代表性。
整体来看这是一部青春励志片,想阐述什么是梦想这一主题,影片中也多次提到这个字眼,梦想就是坚持会让你感到美好的事情。让三个英文都不咋地的人去完成大段的英文对白实在是坑爹。影片结尾列出了一帮创业成功人士,如俞敏洪、徐小平、王强、张朝阳、王石、杨澜、马云、陈一舟等甚至还有老干妈。陈一舟咋业界口碑可不怎么样,具体不阐述。其中我到觉得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马云,出生市井,没有名校光环,杭州的一个师范学校毕业,和什么北大清华远不能比,凭借聪明才智和时势创造了当今浙江省响当当的企业并且在业界让人望其项背,我觉得这个作为成功的典范应该更加合适。
应该是在哪个行业,总有那么几个会冒尖,这无关背景。
应该是在哪个行业,总有那么几个会冒尖,这无关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