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限

年初我把一个公众号的名字改成了 「周书院」,很多新朋友一看 「书院」 好像立刻文化了起来。

其实老读者都知道,这里不是个文化相关的号,更多时候,反而是个闲扯的号,大概两年前,我将视野向内转换 (详见:从细微处入手),更多写的内容是我自己的事情,我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也就是说,外界的很多事情我不再分享,而是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自己的思考本身。

为此我构建了写作系统、投资系统、读书系统、工作系统等,知道去年我正式构建起了自己的人生系统。

所以,你看,这和文化一点关系都没有。

「书院」 的灵感来自于几个剧,《将夜》,以及李长生的 「书院」,毫无疑问,作为武侠剧,那个书院全是关于武功修炼的,但却偏偏取名 「书院」,颇有点反讽的意思。明明是个武夫,偏要告诉别人要做个文化人。

就像你看现在的很多公司都有 「科技」 两个字,其实内核和科技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凡有点科技含量的,公司名字都没有这两个字。就像富士康的老板把富士康名字给改了,强行加上 「科技」 两个字,他的说法很有意思,直到哪一天富士康有科技含量了,再把公司名字里的」 科技 「二字去掉,同样具有自黑的意思。

而书院的名字大概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新读者冲着名字而来的估计要失望了,这里和读书没有关系,跟文化更没有关系,这里不卖课程,不教授任何技巧,只是我自己思考的点滴内容的分享,有时候是一段文字,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句话、一张图片而已。

这段时间更新的不多,我也是在观察这个现场,昨天竟然还有广告商来找我合作,我看内容都是和读书相关的,被我以内容不相符婉拒。

老读者可能都知道,我的一个公众号基本上被我玩废了,公众号每年有两次改名机会,我基本上把他用满,很多读者被我搞的晕头转向,以为是自己关注的另一个号,当然,就会有很多取关的。

记得我在 2015-2016 年之间曾经非常勤奋地更新,那时候读者数量也比现在多不少,无论是打开率还是完读率都比现在高几个数量级。期初我只是将它作为我个人网站的一个微信阅读渠道,因为网站的阅读量要比公众号高几个量级,然而时过境迁,很多事情都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期间经历了公众号被折叠,阅读量大幅下滑,再每年各种改版等等。但终究都无法改变公众号这个产品逐渐老去的命运,公众号这个产品已经十几岁了,有点网龄的人应该都清楚,十几年,对于互联网意味着什么,产品可能已经换了好几茬了,公众号仍然有现在的用户量已经算是奇迹了。

即便如此,我在后台依然能看到,每天还有不少新读者跑到我这里来,我像一个看门的大爷一样,看着人来人往,有老读者离开,又会有新人到来。

推荐:现在,从零开始构建一套人生系统

上文:不同场景下写作

点击 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 9 年星球 「JZhou 的朋友们
跟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成长、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禅定时刻
新的一周即将到来,未来两个月需要集中高密度学习一些内容。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