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能并不适合你

第  295 篇文章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3分钟


图片

在世界读书日说这样的话,搞不好会被砍。

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貌似成了很多人口中进步的不二法门。我倒认为这并不适合所有人。

现在除了上学时候被逼着读书以外,工作后,真正读书的人真的很少,但仍然有很多优秀的人,甚至有的人真的不读书,我有实锤证据。

以前有个同事,现在也是很好的朋友,这哥们向来以能吹著称,喜欢饭局等各种聚会。

往往有些观点不够成熟甚至是错误,但是这哥们在自我进化过程中可以不断吸取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这是善于思考的主。人生已然活的非常精彩,在朋友中也很受欢迎,职业上也成就不凡。

但是这哥们就是不读书,连一本小说可能三个月都读不完,最后甚至直接扔在犄角旮旯里。

这难道不是学渣的典型,loser的标准配置么。事实却大相径庭。

据我观察,这哥们善于交流,喜欢交流,可以在与人交流过程中逐步修正自己的认知,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

虽然说书本是最好的理论体系,但是要读多少本书才能真正晚上自己的认知体系呢。

很多人大概读了十几年书都很难真正将自己的认知体系化,书本上毕竟是别人的东西,而要想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并付诸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更是难上加难。

与人交流其实也是一种高效的,获取信息和修正自己不成熟乃至错误认识的渠道。就看你是否真的能快速吸收,善于思辨。因为只有这样,吸取的信息才能指正变成你自己的,这对于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非常重要。

一个人的认知真正体系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简单读几本书就能搞定的。

据我观察,认识的很多人在认知形成体系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是要付诸实践,只有在实践中自我修正,才能将这个认知打磨的越来越趋于完善。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不少人确实读了不少书,但却被称作书呆子。因为没有经过自身实践过的那些书本上得来的东西,虽然可以说的滔滔不绝,但终究难以知行合一。可以称之为知识嫖客,或者书呆子。

当然,我并不是否认读书不是个好的渠道,恰恰相反,读书可以认为是最廉价,也是最容易让你认知形成体系的有效途径。因为这可以通过你的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但这并不适合所有人。

 「 题图 By Brandi Redd


推荐:阅读很容易,阅读很难

上文:国产芯片的困境和未来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图片

「焦虑不如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