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9 篇文章
「 图: Kellen Riggin」
二月份即将结束,一季度即将迎来最后一个月,那么具体的情况怎么样呢。我随手打开百度迁徙地图,全国路况上,几个大动脉高速局部开始出现拥堵,这种以往糟心的事情,现在都成了利好消息。
珠三角、长三角还有大量人口在流入,相信这种趋势可能还要持续到四月份。疫情的影响远没有结束,甚至蔓延到国外,虽然现存的确诊人数在急剧下降,这是大量医疗资源投入使得大量患者能在短时间内被治愈,但存量数据依然不小。消化这些存量仍然需要可观的时间,而疫情带来的后遗症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
昨夜的资本市场给予了很好的反馈,国内能否独善其身,无法得知。
对于企业老板来说,焦虑的远不止疫情,是能否生存下去的问题,于是,我们才看到了,疫情不太严重的地区纷纷出台尽快复工复产的措施。但民众的情绪悲观,复工谈何容易,在人人自危的现状下,心理修复一样需要时间。
我已正式上班第十天了,从我在对附近企业、商业的观察来看,氛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疫情还在,还在撕扯着我们的生活。商店虽然基本开门,但是开放程度有限,饭店避免堂食,基本打包或者外卖,超市门可罗雀,日常消费物资价格倒是涨了不少。这些商业虽然看上去已经开业,但是也只能用惨淡经营来形容。
上班的尽量不要出来,没上班的也基本呆在家里尽量少出来,商业的本质在于人,没有人,自然无法撑起商业社会。
企业工厂的复工虽然现在陆续开工,但人员依然是大的问题,这个时候想想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有福了。人员的流动限制,直接导致了很多的企业,工厂基本处于半运行状态,上下游配套无法全面运转,即便你满负荷运转也没用,不可持续。
拿我们房地产业来说,即便工人来了,钢材、混凝土等成了紧俏物资,那么依然困难重重。
整个社会停摆了这么长时间,要想完全恢复到满负荷运转,很难一蹴而就。当然好消息是,开头说的,高速开始拥堵了,昨晚开了篇报道,说上海晚高峰南北高架也开始拥堵了。
另一大复工面临的问题是,所有人,从老板到员工的心理调整。这个假期超过历史上所有假期长度,那么在经过长达近一个月的不上班状态,要想瞬间满血恢复工作状态,估计只有机器人可以做到。这种假期综合症的调整恢复依然需要不少的时间。
乐观估计,要想合作单位都能保持正常工作状态,预计在三月中旬能达到已属不易。那么我在想的是,市场能否等的了这么久。
推荐:作息的变化带来了一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