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调静音三年后,效率更高了

其实手机调静音这个事很早就想写一篇专门的文章分享一下,之前觉得这么个小事没必要,而且别人是不是能复制这种做法还不好说。所以,这篇文章的开头在草稿箱里躺了一年多了一直没有写。直到前两天在星球里,中和同学提到这个事情,我想可以把我的经验写出来,看能不能给别人一些启发。

一直以来我都在实践效率管理,最近又在研究人生系统,8+1 system 和 PARA信息模型,目前我也正在研究,准备升级自己的效率和信息管理系统。

简单的效率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整个生活管理,大部分人是生活,工作,学习等等各方面都得兼顾,特别是有了家庭孩子之后,真可谓上有老下有小,除了工作以外,很多事情也会占用我们很多时间和精力,如何管理井井有条,是需要构建一套适合自己的系统。以免在各个板块失衡而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

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以及习惯都不一样,具体怎么构建,用什么工具,都不能一概而论,构建一个适合自己的系统才是最重要的。

你要说了,手机静音和这个有啥关系。

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记得我刚工作的时候,那个公司相对国际化,参与的团队和合作方相对国际化,有美国的设计团队,有香港的设计和顾问公司,大股东还是华尔街投行的大摩。

这也就意味着其工作的协作方式是偏国际化的,受此影响,也得以观察国内和国际办公的差异。

国外的沟通协作方式基本上以邮件为主,打电话很少,以为人家不是在开会就是在飞机上,根本打不通。而邮件,将事情说清楚,人家反而在有空的时候比较容易回复。

反观国内,除了电话,线上沟通和文件传输协作基本上用QQ(那时候还没有微信)。

后来国内国外都要协作,为了统一,大文件传输用FTP服务器(那时候还没有网盘)。

一段时间磨合下来,发现还是国外的这种工作方式效率更高,所以逐渐以邮件和大文件传输来完成,只在必要的时候打电话或者预约开会。这种异步式写作方式逐渐被整个团队所接受。

国内的协作方式看来来很高效,拿起电话就打,强行让对方和自己拉齐到一个事情上,但是挂了电话之后,人家可能继续忙自己未完成的工作,虽然进入到他的代办清单中,但是并不一定就是优先级最高的,而且电话沟通的时间,人家没有办法处理其实事务。

你可能要说,这是矫情,打个电话才多少时间。如果你有和我一样的经历,那么你就不会这样说。

三年前,我直接将手机调成了静音加震动模式。因为实在受不了,一天下来最高峰通话120次,虽然单个电话时间都不长,但是加起来就有好几个小时,而这么长的 时间是被切分成120份分散在全天。

那么意味着,没有大段的时间去处理事情,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事情。这样一天下来,心累,身体累,电话接的耳朵疼。但是一复盘,发现很多重要的事情没有处理或者没有处理好。

因为你的思路和时间都被这120个电话强行切成了碎片。工作的成效可想而知。而且,电话中沟通需要大脑高速运转,强行调取各种信息。然后还要安排通话中说的事情。一天下来,大脑不累是不可能的,而且都是在接受和处理不同的零碎的工作。

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工作方式被我用电话静音方式强行切换了。

因为后来演变成一听到电话铃声就烦躁,试想一下当你在处理很重要的事情或者和人谈事情的时候铃声突然响起,开会的时候本来就是要求静音,你可能也见过,会场有人忘了关手机,别人在发言,突然会场响起一首亢奋歌曲的尴尬场面。所以,静音的好处是,不需要一直来回切换模式。避免这种尴尬场景出现。

我采用的是类似邮件的这种异步式处理方式。

在处理重要工作的事情,我不希望被打扰,如果真的有比较重要的事情,那么我会在处理完或者中间休息的时候回电话过去。

当然,如果是重要高层领导安排事情,我也能通过震动提醒来看到。

据我统计,99%以上的电话,都不是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都是一些常规事务,甚至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在这些小事情上而放下手上重要的事情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况且,在很多场景下,其实并不适合接电话,现代人应该也能感同身受,比如你在开会的时候,在飞机上,在和重要客户会谈的时候等等。所以也只能事后再回电话。

这样可以极大的改善之前电话太多导致的无法将精力聚焦在重要的事情上。通过实践这三年以来,并没有漏掉什么大的事情,也没有错过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反而工作、生活、学习的效率反而更高一些。

不要为了勤奋而勤奋,回想之前的状态,很忙,很累,但是舍弃的东西更多。像8+1 system 创始人,工作也很忙,但是依然可以通过这种系统化的管理将各个内容板块安排得井井有条。

「 题图 By joojen 」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周哥事务所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保持松弛
上文:我的互联网写作系统

13 Comments

  1. 哈哈,说到点子上了。
    “国外的沟通协作方式基本上以邮件为主,打电话很少”
    “你可能也见过,会场有人忘了关手机,别人在发言,突然会场响起一首亢奋歌曲的尴尬场面”
    这几句,堪称经典哈,抄走了。
    ————–
    我也反感接电话,尤其是在自己特别忙的时候,原本人家一条微信文字消息就能说清楚的事情,有人的偏要打电话、偏要打微信语音或视频,有时候,真想直接挂掉。
    再后来,前个月吧,因为移动手机号支持自定义铃声,我就自定义了一段铃声,告诉打入电话的人一些提示信息,即使不能被及时接听,也知道怎么留言。
    遗憾的是联通的铃声,好像只有视频彩铃,而音乐彩铃我一直没弄成功。好在我主要用的手机号都是移动的,所以,目前还不错。
    以后,震动都免了,我也想直接调静音。
    —————
    自己的工作,应该有自己的时间安排,有自己的节奏,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断,一天的好心情都没了。

  2.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虽然有点讽刺,但可以利用其优点,手机调静音,是个不错的方式,能坚持三年,也是很佩服的。

  3. 没事就打电话,领导对下属是在展示控制力,下属对上司或是对平级,则常常是刷存在感。
    最反感的是某些人先发来一个文件,还没接收完,电话又来了,啰嗦好几句,结果主要意思居然只是:我发了个文件,你看一下~~~ 这种情况下,分分钟产生了想揍人的冲动。

    1. 大部分私人企业其实还好,体制内工作环境可能有一些特殊,不接电话或者漏接电话,那简直就是十恶不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