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了两个月放羊的日子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变化,我用 Notion 构建的人生系统,这段时间几乎处于闲置状态,长期跟踪的项目基本上只有投资这件事情是不间断的,其他事项,都出现了断档的情况,工作上的事情也变得非常少,更不要说精确到每周和每天的待办事项清单了。
我看有的写手,没有固定工作后处于自由职业状态,大概就是这个样子,长期下去,会形成马太效应,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即便是早些年想干却没时间干的事情,现在也提不起兴趣了。
这个角度上来说,很多时候说没时间,其实是个伪命题,现在不做,即便以后有时间了,同样不会去做。
这不仅在别人身上看到,在我自己身上也被验证过。所以我更加习惯给自己安排点事情做,适当地,保持一定的紧张感。比如每天固定时间上班下班,打卡等等,固定时间干同一件事情,比如写作、读书、锻炼,Review 一遍项目清单,每周固定复盘。
当不再用人生系统来管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好像并没有感觉到轻松很多,反而在更多宽松时间的情况下,有些事情反而做的不太好,比如,这段时间的写作和阅读上,效果并不好,虽然这个事情还在做,但自己是能感觉出来的,质量上不高,完成度也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长期在进行的项目除了投资,就是写作了,今年资本市场表现不错,自己也在财务投资上收到一定回报,但是反观下来上半年 「积极」 态度不够,在某些标的上的表现有点拖沓,反而没有将有限资源集中到优势标的上,措施了一些机会,在松弛感的前提下,我积极转向港股,但是有点后知后觉来,等我想明白了逻辑才开始动手,说实话,也错失了先机,而且不够坚决。昨天还在和三疯聊这件事,他正好问我港股的事情,从而我也大概回忆下一下自己的做法。
在长期写作这件事情上,经过我多年的经验,越是在忙碌的时候,思维碰撞越激烈的时候,越是能创作出好的内容,而完全的松弛状态下,并不利于创作,特别是文字类的内容。
有时候,我需要刻意营造出一定程度的紧张氛围,让大脑和身体都处于备战状态。
好像我的生活中总会出现这样的关键时刻,在 9 月份,工作的调整,无论是空间维度还是时间维度上,都彻底结束了之前的状态,进入到了另一种战斗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人的战斗属性,思考的时间更加短,也就意味着,你得深思熟虑后立刻开始行动,更快速地做出决策,杀伐决断不能犹豫,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太多的空间。为了避免做出错误判断和决策,就得更加小心谨慎,回旋的余地也变少。
这种环境下,就需要要给系统或者工具来辅助完成,而不是靠感觉。系统在这个时候就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现在我也能体会到为什么很多人没有系统,也不需要系统,因为他们还没到那个时候,也没有那个意识,只有当到了不得不去思考怎么决策,怎么少犯错误,怎么在自己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想自我压缩时间的时候,才会真正去用 「系统」 来解决问题。
上文:财务自由还是时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