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4 篇文章

「题图 By Danny Giebe」
这个月初国家出了两个重量级文件,分别是 《2020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一个是国家发改委发的,一个是国务院发的,感兴趣的可以去官网上搜索看一下,网上也有很多不同的解读,但是我还是建议你自己去看一下,以免被别人的解读误导。当然,从房地产从业的角度来说,无论对一二线城市还是十八线小城市,都是利好消息。
每个人看过后自己的理解可能都会有不同,文件出来后,具体实施会产生什么效果还未得而知。但是,我联想到最近十年的这个社会的进步,城镇化、城市化的进程依然在滚滚向前,并且还在进一步加强。这种巨大的社会变革,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很多人开始从农村来到了城市生活,无论是短暂的还是长期的,很多地方的房价开始一路上涨,貌似这是个永远牛市的行情,有的人成了拆二代,有的人为了一套房子苦苦挣扎,你说这种影响深不深刻?
以往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天然的隔离,城里人就是城里人,农村人就是农村人,鲜有往来。城里人享受到的不仅仅是优质的社会资源,这种人口聚集的生活方式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被证明是高效的、聪明的形式,而农村生活的人除了享受不到那些城里人的资源。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生活被圈层化、固化,人际往来被限制在方圆十里八乡,而城市里的生活会让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化学反应,物质上的高速交换。
这对于人的不断自我进化是有极大的帮助的。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和老年闰土,深刻的刻画出了城里和农村生活环境下塑造的两个人的巨大差距。
我们经常见到农村生活的大多数人同样很勤劳,早上天不亮就下地劳作,饱受烈日和风吹雨打,而类似的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同样早出晚归,甚至还要经历加班和老板的心灵摧残,二十年后,生活在农村的这个人可能是个黝黑的中年汉子,满手茧子,而那个生活在城里的人,身体上同样会留下岁月的痕迹,不同的是,可能已经患上了颈椎病、胃病、脂肪肝等。
但他们的差距并不是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这个生活在农村的黝黑的中年汉子,可能对于今年新出了一款什么高级的智能手机并不感冒,因为手机对于他来说只是个打电话的工具,可能连手机支付还不会用。而城里生活的这个人,智能手机俨然成为了他的器官延伸,大量的工作、生活需要在手机上进行。并且依然对新出的产品保持与时代的同步。而这些仅仅是表象。
上面说到的场景不仅在几年前,即便在今天,很多情况也不难见到。以往的城乡二元结构割裂的除了社会资源,我认为更加重要的是思想上的阻隔,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人,环境的割裂,让他们思想上长期停留在了固化状态,长此以往,不再苛求自我提高、自我进化,努力去改变,所以即便物质生活上可能会有所提高,但是在精神生活上和城市里的人依然保持越来越大的差距。
现在生活在城里的人应该都有个共识,压力很大,无论是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如果你再不自我提高、进化,很快就会被你身边的人超越。这种压力所产生的动力正是城市生活中,没有被圈层固化的社会关系交往中产生,而不同思想上的碰撞、化学反应,会不断修正螺旋向上,自然会获得不断地进步。
而现在的城镇化正在努力改变以往的的割裂感,很多人可能短暂的在城市打工、生活,有的可能长期在城里打工、成活,那么这种情况现在正在成为常态。而他们回到农村,这种新的思想上的碰撞、化学反应,被带到了农村去,自然的,农村也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们从日常使用的社交产品就能一见端倪,以往以农村包围城市著称的快手 App,正在进入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人的日常。而号称城里人的快手的抖音,也在下沉,进入广袤的农村市场。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一开始快手的用户量明明是抖音的好几倍,为什么很快被抖音超越,撇开产品体验本身不说,城市的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进入农村是降维打击,很容易被接收。
而我们很高兴的看到,这种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正在加速进行中,这对所有人的生活都是好事情。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私人微信 joojen